中国足协针对中乙联赛甘肃赛区的一起严重赛场秩序事件发布通报批评,在9月16日进行的中乙联赛第21轮甘肃骏达主场对阵泰安天贶的比赛中,一名观众在比赛尾声翻越防护栏闯入场地,并冲向替补席区域,导致比赛中断近5分钟,这一事件不仅扰乱了赛事正常进行,更暴露出赛区安保工作的重大疏漏,足协在通报中强调,将对此类行为“零容忍”,并要求各赛区引以为戒。
事件回顾:比赛尾声突发混乱
据现场视频显示,比赛进行至第87分钟时,甘肃骏达以1-0领先,主队球迷情绪高涨,突然,一名身着红色上衣的男性观众从北看台翻越1.金年会2米高的防护栏,跳入场地后径直冲向客队替补席方向,安保人员反应迟缓,直至该观众跑出约30米后才被拦截带离,过程中,泰安天贶队教练组一度起身戒备,第四官员紧急通知主裁判暂停比赛。
赛后调查报告显示,该观众系主队狂热球迷,自称“想近距离庆祝胜利”,但其行为已违反《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赛区安全秩序规定》第12条,更令人担忧的是,涉事看台的安保人员配备未达标准,且防护栏高度与固定方式存在隐患,足协纪律委员会认定,甘肃赛区未能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构成“重大赛事组织过失”。
足协重拳整治:罚款2万+限期整改
9月19日,中国足协公布处罚决定:对甘肃赛区予以通报批评,罚款人民币2万元,并责令在10月1日前提交整改方案,重点要求包括:
- 将防护栏升级至1.8米并加装防攀爬倒刺;
- 每100个座位增配1名安保人员;
- 赛前需联合公安部门进行防冲场演练。
“这不是简单的球迷冲动问题,而是关乎联赛形象和球员安全的底线。”足协新闻发言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乙联赛本赛季第3起因观众冲场被处罚的案例,此前大连和广西赛区均因类似事件受罚。
业内反思:低级别联赛安保短板凸显
体育安全专家李国强指出,中乙联赛作为职业足球的“塔基”,长期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许多赛区为节省成本,压缩安保预算,甚至雇佣未经培训的临时工。”数据显示,2023赛季中乙场均安保投入仅为中甲的1/3,部分球场仍在使用十年前的防护设施。
甘肃骏达俱乐部总经理王磊在致歉信中坦言:“我们原以为小球市不会出大问题,但疏忽了球迷情绪的极端化可能。”该俱乐部已宣布投资50万元改造主场设施,并建立“黑名单”制度,涉事球迷将被禁止入场一年。
国际对比:冲场处罚力度差异显著
对比国际足坛,英格兰足球总会规定:凡闯入比赛场地者,最低处以3年禁止观赛令,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2022年英冠联赛中,一名冲场球迷被判6个月监禁,而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虽规定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但实际执行中多以批评教育为主。
“必须提高违法成本。”北京律协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伟建议,“应推动将体育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同时明确俱乐部的连带责任。”
球迷文化亟待正向引导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事件折射出我国球迷文化的畸形一面:“部分球迷将破坏规则视为‘热血’表现,这与职业体育精神背道而驰。”她建议联赛建立“球迷行为积分制”,对文明观赛群体给予门票折扣等奖励。
甘肃当地球迷协会已发起“净化看台”行动,组织300名志愿者在下次主场赛事中举牌提示文明观赛,资深球迷马志远说:“真正的支持是为球队创造良好环境,而不是制造麻烦。”
未来展望:技术手段或成突破口
随着杭州亚运会启用AI追踪系统防范冲场行为,更多科技手段有望应用于职业联赛,深圳某安防企业推出的“智能警戒带”已在测试中,该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和面部识别,可在0.3秒内识别攀爬行为并触发警报。
中国足协透露,2024赛季将试点“赛区安全评级制度”,对考核不达标的赛区取消承办资格,此次甘肃赛区事件,或许会成为推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警醒。
(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