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苏超”)的热度在媒体和球迷圈中呈现出一种矛盾态势:其竞技层面的关注度长期被英超、西甲等欧洲主流联赛压制;苏超却在社交平台和球迷社群中凭借层出不穷的“梗”成功破圈,从“奥尔德老 Firm”的文化符号,到凯尔特人与格拉斯哥流浪者队之间百年恩怨的戏谑解读,甚至VAR争议、“寒风中的激情”等话题屡屡成为非球迷群体的谈资。
越来越多的圈内人士开始担忧:当足球本身沦为背景板,而娱乐化、碎片化的梗内容反复消费联赛IP,苏超是否正在陷入“热度虚高”的陷阱?这种依赖梗传播的短期流量,能否真正转化为联赛长期发展的动力?
梗文化的兴起:从边缘谈资到流量密码
苏超的“出圈”并非偶然,相比技战术水平更高、商业运作更成熟的五大联赛,苏超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和戏剧性场面,更易被简化为易于传播的符号,球迷戏称的“苏格兰天气玄学”——大雨中踢球、“球场像菜地”的草坪状况,或是某支球队的“保级奇迹”,这些内容通过短视频、表情包和段子形式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扩散。
某体育自媒体运营负责人坦言:“苏超的内容天然带有‘反差感’:严肃的历史恩怨与当下娱乐化解构碰撞,豪门底蕴与‘接地气’的场地条件并行,这类内容极易引发共鸣,哪怕是非球迷也愿意围观‘吐槽’。”
而这种传播效应也确实为苏超带来了可见的短期收益,联赛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增长明显,一些中小俱乐部的球衣销量因“梗潮流”而上升,甚至电视台也开始采购更多场次转播。
审美疲劳:当热闹散去,还剩什么?
但问题随之而来,梗的生命周期往往短暂,依赖于持续的新鲜刺激,一旦重复的套路被耗尽,观众的注意力便会迅速转移,一位长期跟踪苏超的英国足球记者指出:“如果人们讨论苏超仅仅是因为它‘好笑’或者‘奇葩’,而不是比赛本身,那么这种关注是不可持续的,就像快餐文化,吃多了会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过度娱乐化可能消解体育竞技的严肃性与专业性,苏超中游俱乐部的一位市场总监透露,不少赞助商开始质疑:“我金年会们的品牌是和‘搞笑联赛’关联,还是和真正有体育精神的平台合作?”年轻球迷如果仅通过梗片段了解苏超,可能难以建立对球队真正的认同感,导致粉丝黏性不足。
圈内呼吁:回归足球,夯实竞技本质
面对这一问题,不少圈内人士主张联赛必须加快“价值回归”,苏超联盟CEO尼尔·唐卡斯特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感谢所有形式的关注,但核心永远应该是足球——球员的表现、青训体系、球场建设和社区参与,梗是调料,不能当成主菜。”
一些俱乐部已在尝试改变叙事方式,阿伯丁俱乐部近年来大力推广其青训成果,并将社区公益项目作为宣传重点;哈茨俱乐部则通过深化国际球探网络,提升球队竞争力,试图以成绩吸引眼球。
转播技术的升级也在助力,更高清的信号、多机位镜头、专业解说团队,正在努力将观众注意力拉回比赛本身,一位版权方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观众因为一场精彩的3-3绝平而记住苏超,而不是只因为球迷唱歌‘跑调’。”
长远之道:平衡娱乐与专业,构建多元内容生态
完全否定梗文化并不现实——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它确实是有效的传播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娱乐化与专业化的内容输出,使二者互补而非互斥。
凯尔特人俱乐部在社交媒体上既会玩梗“自嘲”某个搞笑失误,也会深入解析青年队小将的成长历程;流浪者队则通过纪录片形式展示更衣室文化、伤病康复过程等深度内容,让球迷在轻松之外感受到竞技体育的厚重感。
足球评论员马克·盖蒂建议:“苏超可以学习NBA或F1的运营思路——不回避娱乐元素,但始终以竞技表现为核心,例如强化球星个人故事、打造德比战的品牌价值、用数据和技术分析提升解说专业度,让梗成为入口,而非终点。”
正如一位苏格兰足球名宿所说:“足球最终要靠脚说话,梗会过时,但一场伟大的比赛、一个真正的冠军、一支让社区骄傲的球队——这些才是永恒的。”
苏超的热度能否持续,并不取决于它能制造多少梗,而在于它能否让世界记住:除了那些被调侃的标签,这里还有值得尊敬的足球。
发表评论